“特别的书推荐给特别的你”——好书推荐之“关于瘟疫” |
发布人:丁惠 发布时间:2022-04-20 浏览次数:50 |
人类历史上,有历史记载的瘟疫有很多次,每一次瘟疫对人的精神和生存打击是巨大的,但是凭着人类的智慧和当时有限的医疗手段,每一次传染病都被战胜了。而且在瘟疫结束后,防治应对瘟疫的好方法,也被写成了书籍,被很好的保留下来,为后人研究那段令人悲痛历史提供了参考。 人类历史上,有历史记载的瘟疫有很多次,每一次瘟疫对人的精神和生存打击是巨大的,但是凭着人类的智慧和当时有限的医疗手段,每一次传染病都被战胜了。而且在瘟疫结束后,防治应对瘟疫的好方法,也被写成了书籍,被很好的保留下来,为后人研究那段令人悲痛历史提供了参考。 下面推荐几本著作,供居家抗疫的朋友阅读。
中国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公元3世纪,大约在公元200-210年,医圣张仲景博览群书,收集众多药方,从中认真研究挑选,凝聚一生心血,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此书系统的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和处理方法。伤寒是对一切外感的总称,它包括常说的瘟疫和传染病。
中国著作:《温疫论》吴有性(字又可)著 《温疫论》成书于1642年前后,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分上下两卷。《温疫论》中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明确指出“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创立了表里九传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创制了达原饮等治疗温疫的有效方剂。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著作:余新忠的《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余新忠的《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于2003年出版发行。 本书从瘟疫这一以往史学研究甚少注意的社会现象人手,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比较全面细致的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本书援人新视野,探讨新问题,在立足中国社会实际发展状况的前提下,致力于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实践与发展,既拓展了中国史研究的领域,开阔了疾病史研究的资料范围,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世社会变迁、国家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做出新的诠释。 西方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著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历史著作,成书大约公元前410年。全书讲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几乎涉及了当时整个希腊世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细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4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大温疫,对这场温疫的起源、症状和影响都有详细的记述。本书也是后来的西方历史学家研究雅典温疫史料的来源。
西方著作:《编年史》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著 《塔西佗〈编年史〉》是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创作的历史著作,又名《罗马编年史》,首次大约出版于119年。 该书共有16卷,主要记载了从公元14年奥古斯都去世至公元68年著名昏君尼禄死去半个世纪之间的罗马历史。该书记载了公元65年,罗马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爆发的瘟疫。
西方著作:《战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罗柯比著 《战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罗柯比著,大约成书公元6世纪50年代。该书对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瘟疫的流行情况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记载。后人依据他的记载推测,此次的瘟疫极有可能是鼠疫。
西方著作:《法兰克人史》格雷戈里著 《法兰克人史》成书于公元6世纪70年代,该书介绍了公元6世纪鼠疫大流行在克来蒙、马赛等地区的流行情况。
西方著作:《十日谈》乔万尼-薄伽丘著 《十日谈》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创作于1350—1353年。该书讲述了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瘟疫流行,这就是瘟疫黑死病。10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问的故事。十个年青人用讲故事的方式也消磨郊外无聊的时间,这些故事的合集就是《十日谈》。
西方著作:《佩皮斯日记》英国作家佩皮斯
该书于1659年至1669年之间以日记形式写成的非虚构类读物,详细记述了作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见所闻,其中关于1665年伦敦大瘟疫的记载非常详细,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被称为是17世纪最丰富的社会生活文献。
西方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著 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全书共有六卷,分期出版。第一卷出版于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于1781年,第四、五、六卷出版于1788年。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其中记载了从公元250年一直延续到265年的那次无比猖獗的瘟疫,毫不间断地在罗马 的每一个行省,每一座城市,甚至在每一个家庭里肆虐。
西方著作:《希腊史》英国历史学家乔治-格罗特著 《希腊史》英国历史学家乔治-格罗特著。该书是控最权威的希腊史著作,记载了公元前301年的希腊历史,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此次流行于雅典大瘟疫后来被认定是斑疹伤寒,这是关于此次瘟疫最具影响力的常说。
西方著作:《死于威尼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 《死于威尼斯》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于1911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德国作家前往威尼斯度假,他恋上一个少年,又因为某种机缘滞留威尼斯。此时威尼斯开始流行霍乱,而政府则封锁了消息。作家迷恋少年,长时间地追逐使他精疲力尽,同时他又吃了过于成熟而几近腐烂的草莓,染上霍乱,死于海滩边。
西方著作:《逼近的瘟疫》劳里-加勒特著 《逼近的瘟疫》这部像惊悚小说一般让人紧张的纪实作品中,作者以令信服的口吻告诉人们:人类在与瘟疫的战争中打了败仗。反观此书初版之后的十几年间,艾滋病已从在非洲和美国暴发,逐步漫延到全世界;一度被消灭的疟疾又在热带地区死灰复燃,杀伤力超过以往;具有抗药性的结核病菌卷土重来,以惊人的速度感染新的人群;SARS曾在几个月间肆虐了中国大地,吞噬了多少鲜活的生命;禽流感连续多年在世界各地此伏彼起,不断传来死人的消息;事实说明,作者并不是在危言耸听。
西方著作:《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约翰-M-巴里著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二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在《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西方著作:《疫苗的史诗》让-弗朗索瓦-萨吕佐著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也是科学与工业的传奇。人类一步步攻克了狂犬病、脊髓灰质炎、乙肝、黄热病……作者娓娓道来的笔法不仅引人入胜,还回答了关于疫苗制造、疫苗成分与艾滋病疫苗研制等相关问题。当然,书里也没有回避疫苗引起的争议,例如乙肝与麻疹疫苗被认为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与自闭症。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西方著作:《病毒星球》卡尔-齐默尔著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 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织成活跃的病毒。 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HPV,其实男女通吃且分布广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与人类和平共处。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穿梭,有一定几率携带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叹人类或其他物种多样性的时候,别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 不可否认,病毒也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尽管疫苗不断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让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防线。 这本书会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图书馆办公室 2022年04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