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迎六一 | 我们联合接力出版社,给孩子们送上一份礼物 |
发布人:丁惠 发布时间:2022-05-31 浏览次数:36 |
儿童节礼物来了 在任何时候,我们强调读书的重要性都不为过。 对儿童而言,从小培养孩子读好书的习惯相当重要,有些家长把精力过于集中在孩子校内的文化学习或者一些才艺的培养,却往往容易忽略“多读书,读好书“这个重点。 六一儿童节明天就要来了。我们联合接力出版社,给小朋友送上一份礼物。 好书! 在这个节日,一起沉浸书海,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喜悦,也不失为一种从容的过节方式。 下面说重点! 赠书介绍 ![]() 《我和小狼芬里尔》 格日勒其木格·黑鹤 著 简介:“我”得到一只被牧人捕获的小狼,带回自己的营地交给牧羊犬妈妈,和一窝刚出生的小狗一起喂养。小狼渐渐长大,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当牧羊犬妈妈逝去后,小狼开始疏远跟自己一同长大的小狗,独自进入草原。但是从小远离荒野的生活让它既无法成为一只真正的狼,也无法认同自己犬的身份。“我”决定协助小狼学习捕食和生存的能力。终于,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到来时,“我”狠下心将它驱逐到远离营地的荒野深处,让它作为真正的狼回归自然。后来,“我”又陆续听到一些关于狼的消息,却不知道是不是它。 赠书规则 1.请先关注“中国教师报”微信号,否则小编无法联系到您领取赠书哦! 2.请小朋友在家长或老师协助下,在本条微信文末“写留言”位置分享你“最喜爱的童书”或“最期待的六一儿童节什么样”,无字数限制,长短皆可; 3.共赠书50册,每人限1册;关注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且留言点赞量前25名自动获得赠书,其余25个名额从所有留言中随机抽选,我们将赠书免费快递给您;留言移入精选并不代表获赠图书。 4.活动时间为即日—6月2日(周四)24点; 5. 小编第一时间扶您上墙,能否领到赠书就看您的朋友圈和留言给不给力啦! 阅读指导 拿到《我和小狼芬里尔》后,如何进行阅读?我们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语文名师、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焦玫为你解读—— ![]() 《我和小狼芬里尔》的阅读指导 在每一节整本书阅读课上,学生都充满期待。不同主题、不同类别的阅读文本总是让他们全情投入到故事中。同学们经常向我提起,希望能针对动物小说这个类别,带领他们进行阅读。孩子们天性喜欢动物,即使不向他们推荐,他们依旧会自主阅读大量动物小说。那么我们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就不单纯是引导学生走进一本书,而是要鼓励他们在故事中探究,对这种类型的小说逐步拥有自己的鉴赏能力。 我选择了黑鹤老师的新书《我和小狼芬里尔》,按照阅读过程,我把教学指导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初读,我们运用学到的阅读策略,观察封面,初步了解故事。根据同学们的发现,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大雪纷飞的原野是什么地方?你在图画中找到“我”和小狼芬里尔了吗,你认为他们是什么关系?简单的问题,其实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引导学生走进呼伦贝尔大草原,走进故事。学生肯定会说小狼跟着狗一起奔跑,看起来都是“我”养的。这里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是自己家里养的小动物,题目一般是“我的小猫”“我家的来福”……为什么这里是“我”和“小狼芬里尔”?借助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个问题与这本书的主题密切相关。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这本书的阅读,也开始自己的探索之旅。 引入整本书后,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在阅读动物小说时,会特别关注紧张的情节,忽略故事的描写,人物(动物)的刻画。最后对文本的感悟就会停留在故事的惊险与感动。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动物小说饱含着对草原的澎湃情感,深情地关注着自然生命的悲欢命运。情到深处反而是极大的隐忍与克制。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悟。边读边批注,画出对草原的描写,梳理草原中的那些动物和那些人。这样有利于学生思考故事发生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故事中哪些是草原的原住民,哪些是外来的人,面对草原他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同样那些动物也是草原的一部分,它们在草原居住很久了,在故事中可以看到它们有什么变化。 初读完成以后,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讨论。围绕本书的书名展开讨论,为什么书名是“我”和“小狼芬里尔”,而不是“我的小狼芬里尔”或者直接叫“小狼芬里尔”呢?要求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并引用书中的语句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学生运用整合信息的阅读能力,就会发现书中的“我”尊重草原的自然规则,养小狼是因为意外,把小狼给它的牧羊犬母亲喂养,才保住了小狼的性命。小狼对他产生了信任,曾经像牧羊犬一样,跟“我”玩耍。但出于狼的天性,在狗妈妈逝去以后,它逐渐独立,离开营地。在寒冷难以觅食的冬天,芬里尔又跑回营地找食物,“我”帮助芬里尔度过最艰难的时刻,最后还是把它引入草原深处!学生懂得从始至终“我”并没有把芬里尔当作自己的宠物去喂养。学生还可以分享,阅读发现书中描写芬里尔的表现,从小就与牧羊犬不同,体会到它是一只草原狼,它是属于大自然的。 故事里的狼和人在离别时刻,没有某些动物小说里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对小狼没有感情吗?并不是这样的!学生会找到结尾部分的语言“我的芬里尔。芬里尔。将这头我从小养大的小狼赶走,让它独自进入未知的荒野,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是一件残忍的事。但是,我可以做出选择,那么我必须以这种方式做出我的决定,我倾尽全力向它展示人类世界的另一面……”“我就是要让芬里尔记住这条准则——生活在荒野里,远离人类。这样,无论对于它还是草原上的游牧民,都是最好的选择。……”“我也有些许的疑虑,这样真的好吗?但我必须坚持,这才是芬里尔真正应该得到的,这是它的世界。”通过学生朗读,作者对自己养大的小狼充满感情,只是他对小狼真挚的爱,就是让它回归自己的世界。 第一轮探究讨论后,让学生进入第二部分阅读,就是重读故事,继续思考“我”是怎样让小狼芬里尔回归草原的?学生在阅读中去捕捉信息,通过图表整理全文信息,就会看到全文是以帮助小狼回归大自然为线索。从小狼慢慢长大开始,“我”最初在观察,(学生没有细致的阅读,很容易忽视“我”的职业是什么)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和牧羊犬饲养者,“我”看小狼与小牧羊犬们的不同,看它提高狩猎能力;“我”给了小狼自由成长空间,不去干涉它,尊重它作为狼的行为;同时“我”也在训练它,训练它不要贴近马匹,如何跟猎犬搏斗;“我”还帮助它,从狼舍救出了它……“我”通过观察,逐步为芬里尔制订了回归荒野的计划。这里学生也自然地会把“我”对牧羊犬的做法进行对比,发现无论是疏远还是亲近,都来源于“我”尊重狼和狗最初的选择。在一次次探究中,学生逐渐感悟到这故事的主题,尊重自然法则,真正的爱就是平等的尊重。 往往在一本书的阅读后,小学生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尤其是这本书。“我”和作者的身影几乎重合在一起,连书中“我”纵马驰骋的插图都是黑鹤老师的样子。这就是动物小说的魅力,一切都符合自然的描述,依旧有虚构的故事。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探究性阅读进入到第三个部分——延伸阅读,学生继续阅读《狼獾河》《黑狗哈拉诺亥》《我和小狼》,去看看黑鹤笔下和镜头中的草原和那些草原上的那些人、那些故事。阅读指导要帮助学生学着欣赏作品,最后要在大量的实践中才能拥有鉴赏的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这本书,思考本书是从“我”的视角来写的故事,如果换成小狼的视角又会是怎样的故事呢?把阅读与写作联系到一起,学生的鉴赏力又会有新的提升。 一部优秀的作品,是值得师生一起反复阅读,在阅读中去探究的。通过这样的探索,让学生逐步拥有评鉴的能力。认识到在这本《我和小狼芬里尔》中,虽然没有掺入过多个人的想象和虚构,但是却基于对动物的了解和尊敬来写作。这样厚重而纯粹的情感表达能够让孩子们早一点儿懂得:动物与人类同样生来自由,人类不要妄图改变强大的自然法则,不要对自然的生命妄加干涉,让荒野生命回归荒野,让属于自然的留在自然。这才是一部优秀的动物小说应该有的样子!
还等什么 动动手指 来赢取你的儿童节礼物吧! ![]()
|